Hit Audio
Rougue Audio
Marklos
Melody
ZU
Almarro
Line Magentic Audio
Eastern Electric
音響技術 2005年3月號
試聽心得
Terence Lai
Zu Druid MK 4 喇叭
很久沒有評論音響器材了,記憶中是年多前在本刊寫過一篇關於在荷蘭飛利浦總公司接受SACD錄音與母帶整作的訓練課程。回港後,DSD處理工序便排山倒海似的湧進,整整一年多沒有正式欣賞過Hi-End器材。每天祇是聽著人家送來的母帶,腦裡全是想著如何能調校出客人與大眾發燒友喜愛的音色等等。工作日復一日,開始對音響器材失去了一份追求的感覺!

直至半年前的一天,剛剛把2004年音響展的SACD內每段母帶傳進SACD電腦以作處理,Leo滿臉笑容地叫了一聲:「等一等」。從他的房間內取出了四條半米長的同軸線(75 ohm),兩邊皆是BNC頭,說道是新牌子,可否一試其表現,當下子便把這四條線接在SACD系統內。位置是SACD的取樣主時鐘DCS的Master Clock與DCS的A/D與D/A之間,原本飛利浦跟機來的是另一有名的美國線(不便公開,免招非議)。再聽回電腦內的音樂時,分析力明顯多了15%,音場與動態更多出20%來,我的天啊!這四條75 ohm線還沒Run-in,全新便有這等表現,真把我嚇了一跳!這四條便是Zu Cable的產品,也是我頭一次接觸Zu,也是這次的「驚」驗,把日常納悶的工作,變得有趣好玩起來。最終結果是把早前花了兩天時間所輸入SACD電腦的工序從新再造一次,目的是要聲音更達完美之境,這個小秘密到今天筆者才有機會告之天下,大草兄請不要見怪!

半年後的今天,大草兄來電告之Zu除了生產線材,還有喇叭面世,更在試音室開箱就位,筆者便自告奮勇地要求草兄可否給予一聽,以望追回失落久矣的「玩Hi-Fi」過程。

試聽的是Zu自行研發,名為Druid MK4的座地喇叭。所有單元皆是Zu自家的產品,全頻響應,不設分音器,祇用一隻10吋及一隻名為Zu T1的鋁合金造成的超高音單元發聲,在喇叭底部有一長方型的出氣口,把低頻經地面傳出。MK4的阻抗為8 ohm,靈敏度高達101dB。由於Zu沒有多透露這二隻單元的構造,唯有用耳朵來驗証Zu的功力有多強。先從單元的外觀著眼,不論其擴散角度及形狀,都有著Lowther單元的影子,加上高達101dB的靈敏度,在選配擴音機時理應不大困難吧。為著使MK4有更全面的表現,先從一台細輸出的膽機作配搭。

300B膽機的組合

眼望看這樣似Lowther的單元,腦際隨即想起多年前聽Lowther喇叭時的景像,那時用一對300B單端輸出祇有8瓦的Mono Block來推動,音色一絕。剛好大草兄說有一台Cary CAD-300SEi 300B合併機,輸出雖然大了一些,15瓦,心想應可匹配MK4,但要數天後才能送回試音室,這下子唯有等,直至年廿九才能真正欣賞到Druid MK4的優點。

擺位與釘腳

未說音效表現前,先說說MK4在擺位上有幾點要注意的地方。

(一)釘腳──MK4跟箱是附有一套釘腳,若閣下家中的地板是實木或是雲石一類,以硬物料為主時,應把釘腳調至低位,在上文已講述MK4底有一長方形的出氣口,低頻便從這氣口迫出來,硬物料的吸納力量少,這是廠方的建議。反之,若地板是被地毯覆蓋著,便要把釘腳調高,因低頻量會被地毯吸收較多。事實証明在本刊試音室要把釘腳調至高點,低頻的伸延與量感才能充份發揮。

(二)離側牆空間──MK4所用的高音單元,其擴散角度比傳統喇叭的單元為寬廣,為此,在離側牆的距離要比一般喇叭要多一些,否則音場闊度會有所縮窄。

(三)Toe-in角度──同樣基於MK4單元的擴形角度大的關係,Toe-in角度不能太多,5°-10°便可以,否則結像會有所影響。

質感表現一絕

MK4加上Cary CAD-300SEi 300B給我的第一感覺是速度反應快、蓬勃滿有生氣,在祇有l5瓦輸出的力度,便能發出輕鬆活潑的聲音,可見l01dB靈敏度是貨真價實的。聽著自己花了整整一個月處理的2004 Hi-End AV Show SACD,內裡第三段的結他與人聲,空間中傳來清脆的結他引子,人聲的細節都表現得細緻無比,人聲的定位感更讓人有可觸摸得到的感覺。這種真實感通常是極高價位喇叭獨有的特色,MK4的定價柢是29,000元,可說是超值!

聽古典鋼琴演奏更能表達質感的重要,貝多芬的鋼琴,琴音純淨無比,平衡度雖不能說是100分,但90分以上絕不會少。鋼琴散發著鏗鏘的晶瑩與「木頭味」。何謂鋼琴的「木頭味」?那便是琴鍵混和著鋼弦所發出晶瑩明亮聲音後所聽到的感覺,就像小提琴的木味與擦弦質感一般,味道的多少,取決於鋼琴本身的真實度,MK4在這環節上便能充份表現出來。

動人的音樂感

基於筆者是專業SACD錄音師,每日調校無數母帶,都要建基於「準」,工作上不能在音色取向上把個人喜好加進母帶處理的工序上,全以客人的要求為依歸,久而久之,對音色的感覺變得沒有要求似的。工作以外,筆者除了「準」、更注重音樂感的表達,現今很多錄音皆是以Hi-Fi效果為先,更深闊的音場展現,人聲過份賣弄「暖」、「滑」,但不能耐聽,第一次聽是會叫好,但不會有再聽一次的衝動。MK4帶給我的人聲是甜美有味,不能說它是珠圓玉潤,也不能說它是飽滿有力,我想用稚嫩柔美來形容MK4中頻更為恰當。

高音是透明而細節交代得一清二楚,MK4高音部份伸延得十分圓滑、悠揚、明確、泛音非常豐富,聽莫扎特「小夜曲」為例,出來的弦樂是如此通透,悠揚的音質,再加上高度的分析力,細節交代驚人的清楚。就是這些極高的「解像度」,讓MK4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呼吸!它不像其他以Hi-Fi效果為前題的器材,一味追求市場需求為目的,而抹煞了最重要的音樂感。300B配上MK4的低頻是一種非侵略性的表達,我在試聽期間,不論是絳州大鼓、手鼓、定音鼓、爵士鼓、電子鼓……等各式各樣的中、低、極低頻樂器(如管風琴),它的表現都非常一致,沒有強烈的衝擊性,但點到即止。對於一些極愛刺激效果的人而言或許略有不足,但對喜愛高質感聲音表達的音樂迷,發燒友則已經非常足夠,筆者便是其中之一。再說,這種低頻不會給你地動山搖之感,但其驚人的瞬變表現會令大家嚇一跳,以「牛鬥虎」為例,鼓皮、鼓邊、鼓眼的變化,快且狠的速度表達,結棍有形的鼓點,加上適度的潛沉與尾韻擴散密度和重量感上,都比一般同價的書架形喇叭勝上幾層樓!

配搭Melody SP3合併機的組合

SP3的輸出為38瓦,比Cary 300B輸出多一倍。配上MK4後給我是一種很現代的聲音,與300B的絕美音色不同。控制力明顯比300B的組合優勝,打擊樂器快速奔騰所需的鼓點定位是立體浮凸,形體感屬於飽滿類型。再聽人聲,歌者有血有肉,腹腔共鳴豐富,表情起伏細微而漂亮,既不過於肥腴卻有足夠的肌肉,MK4配上SP3出來的中頻比起舊式膽機來說,相當透明清澄,不會太濃及太厚,線條明確。

音樂感也是耐聽不厭,圓潤、柔和、讓人很容易接受。在弦樂的表現上,小提琴絃聲表現出應有的密度與細緻,且帶點淡淡的木頭味。鋼琴的表現比起用300B時,MK4出來的整個鋼琴是清晰而定位明確,泛音與琴鍵敲擊的木頭味,高頻的音粒雖有一點點不及300B,但要知300B本身的特性與價位不同,SP3配MK4有這等質感表達,堪稱物超所值了。

低頻表現明顯比300B優勝,300B推MK4是點到即止,SP3推MK4出來的低頻很有重量感,聽「天瀑」一碟,盛大的場面,氣勢的表現,不論控制力與凝聚力絕不會輸給同價位的原子粒機所發出的音效,可見MK4的配搭性很高,大型管弦樂,MK4經SP3推動下能將低音弦樂豐盛的呈現出來,韌中帶著彈性,讓人舒服異常。

配搭Jeff Rowland後級的組合

細如300B的15瓦,中至SP3的38瓦,MK4皆有極配的特質,但對於一些「冇膽」的發燒友來說,這篇評論便顯得不夠完善了,為此,筆者找來一台多年前的原子粒後級Rowland ll2,配上美國Rogue 99膽前級來匹配MK4,看看Zu的喇叭是否可膽石皆宜。

Rowland ll2的輸出應是150瓦。選用Rowland,主要是聽了MK4多天後,感覺它是爽快、直接、音樂感一流,ll2後級正正也有著這些特質,強作媒人下,出來也是一段美滿良緣!

ll2過上了MK4,感覺是快,很快!以「絳州大鼓」內洶湧而來的動態與凌厲的衝擊為例,我聽過不少喇叭只強調低頻下段的震撼性,一大群鼓的出現,轟隆一陣巨響,空氣拍擊的痛快感是有的,但到底有幾面鼓?他們怎樣打的?空間反射的情況如何?通通皆是含糊帶過。祇有MK4加上ll2後出來的速度與反應夠快,便能將鼓一個個數得出來,讓每一搥都清清楚楚現於眼前。鼓棍擊打鼓邊出來滴滴答答的高速連響聲中,要有木頭的清脆碰觸感,但不能過於明亮,若組合的速度慢,聲音是柔而不脆,溫而不野。這時的絳州大鼓便成為有肉而無骨,有形而無勁,簡單來說便是「失真」的大鼓了。(筆者是唯一與Leo一同參與多次「絳州大鼓」的錄音師,絕對有足夠的專業資格來說出上述的音效表達!)MK4是其中一款喇叭能再一次把筆者帶回錄音現場。

ll2推MK4另一優點是有很高的分析力,這點更要歸功於Rogue 99膽前吧。聽鋼琴與小提琴便能充份說明,眼前清楚浮現一座鋼琴與散發誘人光澤的小提琴,甜美的韻味彌漫,而琴板共鳴不會輸給膽機,絳州大鼓現場的錄音有很多觀眾騷動的細節,不小心就很易忽略,但MK4卻能使觀眾席上的一些「噪音」清晰可聞。

MK4配上ll2的音場是很開揚,完全發揮Zu自行研發出來的單元特性,定位有極佳的凝聚結實,形體感一點不鬆散,樂器刻畫深入,整個比例很勻稱,舞台有清楚的層次排列。

配搭全膽前、後級的組合

基於筆者是個愛膽之人,聽完上述Rowland原子粒機的動人場面,沒有理由不試全套膽前、後級來推MK4的理由吧。二話不說,向代理借來一對Rogue M150 Mono Blocks配用上文同廠的Rogue 99前級來推MK4。M150的輸出跟Rowland ll2一樣,同樣是150瓦,且看全膽配Zu,會有何佳作。

Rogue M150並非第一次相遇,皆因我們SACD製作中心便自費買下一對來作鑑聽之用,理由很簡單,M150以膽後級來說是很「準」,音染極少,近乎零,印象中祇有Nagra的845膽後才能超越,但售價則不能相比了。MK4加上M150,完全能表達出「準」是什麼一回事。這組合出來的表現若與300B來比,明顯地不同,300B像個略施脂粉的青春少女,很迷人的,想看多兩眼似的感覺。M150則像個聰明幹練的中環高級秘書,不論給她何等煩重的工作,皆能安排的井井有條。分析力比起Rowland ll2有過之而無不及,150瓦大功率推動下的MK4,其質感也沒有充滿霸氣,音色中性帶一絲絲膽的「溫」,很討人喜歡,高頻的延伸自然平滑,中頻充實飽滿,從這組合經MK4出來的中頻包括了300-3000Hz,是絕大部分樂器的基音所在,當這範圍內的頻段飽滿時,所有音樂聽起來會很真實,很立體,很有感情。

MK4這回的低頻量感很實在與足夠,向下延伸的力道絕不輸給Rowland ll2的表現,速度方面,膽機會比原子粒來得慢一點,這是天性,但MK4本身的反應是極快的、不作A.B.比較下,很難聽出差異來。音場表現是冠絕全場的,比起今次試配過的所有機種來說,M150配MK4能輕易呈現一個超出牆壁的舞台假象,舞台並沒有後縮,立體感強烈,加上結像準確且結實,聽電子音樂一類的現場錄音時,電子鼓,電結他的狠勁,可說你想要多少就能給多少似的,觸擊的瞬間反應真實而不刺耳,前後層次感巨大無比,後排的樂器仍結實清晰,空間感與動態對比都不能想像是從一對三萬有找的全頻喇叭中發出來的。

總結

市面上有不少是高效率的喇叭,但要像Zu Druid MK4般,由15瓦的300B,到150瓦的原子粒機,甚至全套膽前後級皆能發揮得流暢自如,應不會太多吧。更重要者,MK4能忠實地反映出各自器材的音效與特質,是筆者近年少聽到的!

MK4自己的聲音精準,密度高、透明、並帶有一絲絲甜美的音色。在甜美通透之餘,還能泛出一份醇美,使所有音樂聽起來都很和諧、悅耳、流暢。這等特色加起來,便是音樂性與音響性充份結合後所發出的感人力量。音樂感一詞便基於此。試想想,要付出多少金錢才能把音樂中感人的氣氛完全表達出來?十萬?二十萬?Druid MK4的定價是二萬九千元,但它便其有這股感人的力量。

Druid MK4 規格:
單元:T1超高音單元, 280 FR 10吋天然纖維音盆全音域單元
靈敏度:101dB
承受功率:300Wrms
頻率響應:40Hz-25kHz (-3dB)
體積:1270(H) x 280(W) x 160(D)mm
重量:28kg